昨晚重新翻阅了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,今天就跟大家重新说说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姜小白的故事吧。

在说齐桓公这位“明君”的故事前,我们得先说点“恶心”的事,是关于齐桓公的上一位国君姜储儿齐襄公的。姜储儿是姜小白的哥哥,此人是一个冥顽不灵又一意孤行的庸君,他做过的最恶心的一件事情莫过于是跟他的妹妹文姜乱伦通奸了。当年,文姜嫁给了鲁国的国君姬允。有一次,姬允带着文姜来到齐国访问,姜储儿和文姜这对狗男女,既然趁此机会,重温旧梦。这时,姬允发现了两人的奸情,非常生气,并马上辞行回国。而姜储儿知道丑行败露,想杀死姬允了事。于是,他找机会把姬允灌醉,派了一个叫彭生的大力士把姬允杀死了。

姬允被杀死,鲁国人也明知道内情是什么样的,但苦于军事力量太弱,不管把齐国怎么样,只是谴责下。姜储儿为了封口,一不做二不休地将彭生也一并杀了。尽管此事死无对证了,但姜储儿的两位弟弟姜纠和姜小白感觉到了不详的气息,于是纷纷逃亡。姜纠带着他的智囊管仲逃到了鲁国,他的生母是鲁国人。姜小白带着他的智囊鲍叔牙投奔到了莒国(今山东莒县)。

彭生死后几年,有一次姜储儿去打猎,发现了一只野猪,他连射几箭都没有杀死它。这时,他的随从大喊一声:“是彭生!”。姜储儿立马吓得魂不附体,从马上摔了下来。等到救起他时,发现他的一只鞋子不见了。当晚就发生军事叛变,当叛军正找不到躲起来的姜储儿时,正好在暗道中发现了这只鞋子,于是抓到了姜储儿,并把他杀了。一个昏君,就这样罪有应得的死于叛军之首。叛军立姜储儿的堂弟姜无知为君,不久,又发生政变,姜无知也被杀掉了。

这时,远在鲁国的姜纠和莒国的姜小白听到了这个消息,立马由鲁国和莒国的军队护送回国,两人商定,谁先回到齐国首府临缁谁就当国君。姜纠的智囊管仲,害怕姜小白会先到,于是,快马加鞭的赶上姜小白,向他射出一箭。可此箭并没有射中姜小白,只是中了他腰上的铜扣,姜小白怕他再射一箭,于是超级聪明的故意栽倒。管仲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,以为姜小白死了,于是放心的逃走了。等姜纠和管仲赶到临缁,却发现姜小白早已登上了宝座。

故事的发展,按常人的理解,肯定是姜纠和管仲都非死不可。但历史就是历史,它要成就一段霸业,必将发生一些不寻常的事情。这种不寻常的事情,曾多次的在立一个新的霸业时发生,以后我们再慢慢说。

姜小白当上国君后,姜纠不服,率鲁国军队进攻齐国。可凭鲁国那点军事力量,哪是齐国的对手?马上被打败,于是鲁国只好求和。姜小白给出的求和条件是:杀死姜纠,缚送管仲。鲁国只好答应,杀死了姜纠,用囚车缚送管仲到临缁,在所有人以为管仲将被报仇羞辱然后死无全尸之时,故事来了大转弯。原来是因为姜小白的智囊鲍叔牙看重管仲的才能,向姜小白竭力推荐管仲当宰相。姜小白一生中第二次重要的选择,就是宽容地听取了鲍叔牙的建议,接纳了管仲,把他从囚车放出,立他为相。

管仲的才能不是盖的,他当相后组织齐国改革,提出“尊王攘夷”的口号,为齐国在当时赢得了良好的政治口碑。经济上开放商业,并利用渔业,盐业(齐地临海),给瞻贫民,奖励贤能,齐桓公霸业终成,立“五霸”之首。我们与其说这是齐桓公的霸业,倒不如说是管仲的霸业。或者说,齐桓公只是一个躯壳,管仲才是灵魂。

尽管,管仲对霸业的功劳居功至伟,但我们也不得不无比称赞齐桓公生平的最明智的两次选择。一是佯死保命,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;而是原谅管仲,体现了他的宽容之心。

但是,大家也应该注意到,这种建立在某一位超强贤能之人之上的霸业是很不稳定的。当这位贤能之人离开或逝去后,根基和灵魂同样也就坍塌。

公元前645年,管仲逝世。

管仲病危时,警告齐桓公,不能信任他的三位亲信:竖刀,易牙,卫开方。 这三人,应该是历史上拍马屁的典范了。竖刀是一个太监,他本来不是太监,为了亲近伺候齐桓公,自愿接受宮刑。易牙是一位厨师,有一天齐桓公跟他说:“什么肉我都吃过,就是没有吃过人肉,不知道是什么味道?”当天晚上,就有一份异常美味的肉给他品尝,齐桓公大大赞赏了他,易牙说:“这是我三岁儿子的肉,我特意奉献国君您”。卫开方是一位贵族,追随齐桓公15年,都没有回家。这三人的“忠诚”表演,齐桓公甚是感动。

管仲给他分析说:“人性是这样的,没有人不爱自己的身体超过别人,如果自己身体都可以下毒手,还有什么不能下毒手的?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儿女,连自己的儿女都可以下狠心,还有什么不能下狠心?没有人不爱自己的父母,十五年不见自己的父母而抛到脑后,还有什么不能抛到脑后?” 可怜的齐桓公,偏偏这事上没有听从的管仲的。

司马迁里对管仲的分析是这样描写的:

桓公问曰:“群臣谁可相者?”管仲曰:“知臣莫如君。” 公曰:“易牙如何?” 对曰:“杀子以适君,非人情,不可。” 公曰:“开方如何?” 对曰:“倍亲以适君,非人情,难近。”公曰:“竖刀如何?” 对曰:“自宫以适君,非人情,难亲。”管仲死,而桓公不用管仲言,卒近用三子,三子专权。

后来,竖刀,易牙,卫开方这几人专政。桓公病重,这三人赶走原来的太子,拥立齐桓公的儿子姜无亏为太子。后,桓公的五个儿子相互争夺太子之位,桓公一死,连一个给他收尸的都没有,直到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多天,尸体的蛆虫都爬出了窗户,才被当上国君的姜无亏收棺安葬。

桓公死后,齐国的霸业也就此终止,前后不过40年的时间,甚为可惜。

纵观齐桓公的一生,甚为精彩,聪明过,也糊涂过。刚刚我的老板也正好发了一条微信,说:平台,合作,团队,渠道,了解,心态,先天以及选择,没有一个不是重要的。这一些,不也都体现在了桓公和管仲的这个故事里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