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張五常談思考方法
文章目录
今日讀到經濟學家張五常關於他思考問題方式的文章,有所獲,作記錄。
關於“偷思”
向來覺得,思考關於思考(元思考)能力,是決定聰明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。而思考方法是可以學來的,天才可能與生俱來天才的思考方式,但是凡夫俗子可以學習而獲得。讀書,聽課等學習方式,除了學習知識外,更應該鍛煉思考問題的能力,綜合各人思考方式為己用。
誰是誰非不重要
高手是不會將“自己”放在問題之上的。要“出風頭”和“領功”是人之常情,但在思考過程上,自己的觀點不可有特別位置,“領功”是有了答案之后的事情,而在推理中,需要對不同觀點作客觀度量。同時,不要被權威、高手的名氣嚇到,他們的觀點和理論也是可以並且需要被考慮和衡量的,不可盡信。
問題問得好,答案就得到了一半
1.一針見血的提問:問到問題的本質上去,而不是輕易地提問,只觸及問題的表象。
2.斷定問題的重要性:先思考“假若問題有了答案,我們會知道些什麼?”若所知,與其他知識沒什麼關聯,或者所知道之事改變不了眾所周知的事實,那就是不重要的。同時,如果問題只會一個答案,那就是愚蠢的問題。
預感可先於邏輯
邏輯是推理的規格,但是步步以邏輯為先,非邏輯不行,那思考就會被壓制。不依邏輯的推理,當然矛盾叢生,不知所謂,但是非經邏輯就想也不想的方法,往往會將預感抹殺,以至什麼也得不到。
純以預感而起,加上想象力去多方推敲,有了大概,再反復以邏輯證實,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。
轉換角度可事半功倍
想不到答案,多數不是因為過於高深,而是因為所用角度難以看到淺的一面。窮則變,變則通。
角度有遠近之分,思考一集中,腦袋就帶上了放大鏡,重視細節,這是一般習慣,善於思考的人會久不久將問題盡量推遠,以作整體性的思考。
百思不得其解時先擱置
人的腦子又難以捉摸的技能,拼命想時想不到,不想時答案卻走了出來,是常有之事。可以肯定的是,不經意中走出來的,一定是以前思考過的老問題。
無論問題看起來多麼深奧,好答案,往往比想象中的淺的。
文章作者 justin huang
上次更新 2016-06-27